当前位置 : 首页 > 通知公告

拟推荐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候选项目公示

发布时间:2018-05-18 10:18:57 来源:科教处 访问量:

我会拟推荐下列2个项目申报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特进行公示,公示期:2018518日至2018528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甘肃省医学会反映。

联系人:苏军生    联系电话:(09318639108

                                     甘肃省医学会

2018518

附: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西部高发肝病的发生及终末期肝病规范化综合治疗体系的建立

1.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

2.推荐单位:甘肃省医学会

3.推荐意见:该项目通过深入分析西部地区高发肝病和终末期肝病的发病、疾病进展等规律。进一步从基础和临床两方面阐述了病毒性肝炎及肝纤维化过程中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探索减轻或逆转纤维化过程的作用靶点,分析肝纤维化时病理与临床指标,寻求更精准的肝纤维化评价指标。从药理代谢及肝损伤角度对肝损伤的发生进行探讨;从基因及蛋白水平研究调节肝癌细胞增殖、信号转导、侵袭转移等因素,建立超声、影像、病理等多种手段早期评估进展性肝病,建立规范化综合治疗体系。项目结合西部地域特点,为良恶性终末期肝病提供包括手术(包括肝移植)、干细胞移植、组合人工肝治疗、细胞免疫治疗、放化疗(包括粒子植入)、中西医结合等规范化的综合治疗体系。该项目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同意推荐该项目参加中华医学科技奖的评审。

4.项目简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西部地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以垂直传播为主,加之经济欠发达,患者防控意识差,救治时间晚,使得终末期肝病(失代偿肝硬化/肝衰竭/肝癌)发生率、病死率偏高,治疗难度大。该研究针对西部地区高发的肝病及终末期肝病进行基础和临床两方面深入研究,阐述了病毒性肝炎及肝纤维化过程中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探索减轻或逆转纤维化过程的作用靶点,分析肝纤维化时病理与临床指标,寻求更精准的肝纤维化评价指标。从药理代谢及肝损伤角度对肝损伤的发生进行探讨;从基因及蛋白水平研究调节肝癌细胞增殖、信号转导、侵袭转移等因素,建立超声、影像、病理等多种手段早期评估进展性肝病,建立规范化综合治疗体系。该项目依托兰州大学医学院学科门类较齐全的优势,2005年在甘肃及全国较早推广肝病多学科会诊及综合治疗,在国内较早建立了新型多学科交叉的兰州大学医学院肿瘤防治中心。为良性的终末期肝病提供包括手术(包括肝移植)、干细胞移植、组合人工肝治疗、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措施。为恶性的终末期肝病提供包括手术(包括肝移植)、射频/微波治疗、介入、组合人工肝、细胞免疫治疗、放化疗(包括粒子植入)、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措施。该项目指导西部地区近年来开展了肝炎、肝硬化、肝包虫及肝癌相关治疗。在终末期肝病的治疗、肝癌的规范化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使众多患者受益,为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推动了相关学科发展,建立了更加规范化、易推广的治疗体系。

5.客观评价:该项目依托兰州大学医学院肿瘤防治中心,立足甘肃辐射西部周边地区,在全省建立了21个分中心。为良恶性终末期肝病提供包括手术(包括肝移植)、干细胞移植、组合人工肝治疗、细胞免疫治疗、放化疗(包括粒子植入)、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模式。以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以开展肝炎、肝硬化、肝癌综合防治为主体,固定在每周二、四的12:30-14:30进行多学科病例讨论,每年讨论病例近700例,切实服务于广大患者。为肝病患者制定规范的、合理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与国际肝癌治疗水平接轨。推动了相关学科建设,建立了更加规范化、易推广的治疗体系。

6.推广应用情况:兰州大学医学院肿瘤防治中心成立于20076月,该中心利用兰州大学医学院肿瘤防治学科门类较齐全的优势,在国内较早建立了新型多学科交叉的肿瘤防治中心,立足甘肃,辐射西部周边地区,在全省建立了21家分中心。为西部地区肝癌患者提供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射频/微波治疗、介入、中医药等综合治疗措施。经过近年的发展,在全省86县建立紧密型肝胆胰专科联盟医院136家。该课题组结合西部地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以垂直传播为主,经济欠发达,患者防控意识差,救治时间晚,终末期肝病(失代偿肝硬化/肝衰竭/肝癌)发生率、病死率偏高的特点,利用兰州大学肿瘤防治学科门类较齐全的优势,为良恶性终末期肝病提供包括手术(包括肝移植)、干细胞移植、组合人工肝治疗、细胞免疫治疗、放化疗(包括粒子植入)、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模式。以肝炎、肝硬化、肝癌综合防治为主体,树立了适合西部地区的高效、优质、低廉、规范的服务理念。指导下级医院开展了肝炎、肝硬化、肝包虫和肝癌相关治疗。建立了更加规范化、更容易推广的治疗模式,并向周边省份兄弟单位推广。2016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健康中国-肝病防治科普行动在全国正式启动,李汛教授入选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成为甘肃省首家入选全国肝胆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的医院。

7.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1)李汛等. 一种可分离双腔套留置引流导管(ZL2001 2 0514054.1

2)张磊. 外科微量组织取材储存板  ZL2015 2 0247859.2

3)张磊. 医用病理标本固定盒   ZL 2014 2 0766604.2

4)张磊. 一种消化内科用可视洗胃机  ZL 2015 2 0166740.2

5)张磊. 一种普外科用手术拉钩  ZL 2015 2 0218428.3

6)岳平等. 一种输液提示及阻断器  ZL 2016 2 0559273.4

7)岳平等. 一种经窦道胆道镜取石隔离引流装置  ZL 2016 2 0561048.4

8)朱晓亮等. 一种用于上消化道内镜诊疗操作一体化体位  ZL201520608431.X

9)朱晓亮等. 带球囊一体式取石网篮     ZL201520628158.3

8.代表性论文目录:

1The immunosuppression role of alpha-fetoprotein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ng Wenbo, Bai B, Bai Z, Li Y, Yue P, Li X, Qiao LDiscov Med. 2016 Jun; 21(118):489-94.

2Tumor-suppressive role of HACE1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Gao ZF, Wu YN, Bai ZT, Zhang L, Zhou Q, Li X. Oncol Rep. 2016 Dec; 36(6):3427-3435.

3Effect of hesperidins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CPT-11 and its active metabolite SN-38 by regulating hepatic Mrp2 in rats. Xingdong Wang, Zhi Rao, Hongyan Qin, Guoqiang Zhang, Yanrong Ma, Yongwen Jin, Miao Han,Axi Shi, Yanping Wang, Xi'nan Wu. Biopharm Drug Dispos. 2016, 37:421-432

4Mono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protects rifampicin- and isoniazid-induced hepatotoxicity via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transporter Mrp2, Ntcp, and Oatp1a4 in liver. Liting Zhou, Yanqing Song, Jing Zhao, Hongyan Qin, Guoqiang Zhang, Yan Zhou, Xin’an Wu. Pharmaceutical Biology. 2016, 3, 17:931-937

5Effect of Yin–Zhi–Huang on up-regulation of Oatp2, Ntcp, and Mrp2 proteins in estrogen-induced rat cholestasis. Guoqiang Zhang, Yan Zhou, Zhi Rao, Hongyan Qin, Yuhui Wei, Jiangxia Ren, Liting Zhou, Xin'an Wu. Pharmaceutical Biology. 2015; 53(3):319–325

6Serum serotonin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hepatic transporter Mrp2 and P-gp via regulating nuclear receptor CAR in PI-IBS rats. Yunyun Shao, Jing Huang, Yanrong Ma, Miao Han, Kang Ma, Hongyan Qin, Zhi Rao, and Xin'an Wu. Can.J. Physiol. Pharmacol, 2015, 93: 633– 639  

7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s by inhibiting the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pathway. Li Ting ZhangXue Qin FangQing Feng ChenHong ChenPing XiaoXue Bin PengSheng Xiang ZhangJun Feng LiXiao Rong Mao. Mol Med Rep. 2015 Nov; 12(5):7227-32

8Pathogenesis of liver cirrhosis. Zhou WC, Zhang QB, Qiao 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Jun 21; 20(23): 7312-24.

9Role of chronic inflammation in cancer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and the liver: Where we are now. Liang Qiao, Xun LiCancer Lett. 2014 Apr 10; 345(2): 150-2.

10Serum sphingomyelin has potential to reflect hepatic injury i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Su-Jun ZhengFeng QuJun-Feng LiJing ZhaoJing-Yun ZhangMei LiuFeng RenYu ChenJin-Lan ZhangZhong-Ping Du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15,2(33) 

11Gadoxetic Acid Disodium (Gd-EOB-DTPA)-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or the Det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Meta-Analysis. Junqiang L, Yinzhong W, Li Z, Shunlin G, Xiaohui W, Yanan Z, Kehu Y. J Magn Reson Imaging. 2014 May; 39(5):1079-87.

12Silencing alpha-fetoprotein inhibits VEGF and MMP-2/9 production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Meng W, Li X, Bai Z, Li Y, Yuan J, Liu T, Yan J, Zhou W, Zhu K, Zhang H, Li Y. PLoS One. 2014 Feb 28; 9(2):e90660.

13Plasma sphingolipids as potential indicators of hepatic necro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and normal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evelJun-Feng LiFeng QuSu-Jun ZhengJin-Yu RenHui-Li WuMei LiuHui LiuFeng RenYu ChenJin-Lan ZhangZhong-Ping DuanPLoS One2014,9(4)

14Elevated plasma sphingomyelin (d18:1/22:0) is closely related to hepatic steat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Jun-Feng LiFeng QuSu-Jun ZhengHui-Li WuMei LiuShuang LiuYan RenFeng RenYu ChenZhong-Ping DuanJin-Lan Zhang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14,33(10)

15Fibrosis progression in interferon treatment-naive Chinese plasma donor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for 20 years: a cohort study. Jun-Feng Li, Shuang Li, Feng Ren, Mei Liu, Hui-Li Wu, Yu Chen, Huai-Bin Zou, Li Bai, Ying Li, Su-Jun Zheng, Zhong-Ping Du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14, 27(3) 

16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enetic variations in interleukin 28B and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e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Xiao-Rong Mao, Li-Ting Zhang, Hong Chen, Ping Xiao, You-Cheng ZhangMol Med Rep. 2014 Aug; 10(2): 1037-45

17Possible factors affecting thyroid dysfunction in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ed untreated patientsXiao-Rong Mao, Li-Ting Zhang, Hong Chen, Ping Xiao, You-Cheng Zhang. Exp Ther Med. 2014 Jul; 8(1):133-140.

18Tumoricidal effects of the JAK inhibitor Ruxolitinib (INC424) 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vitro. Wilson GS, Tian A, Hebbard L, Duan W, George J, Li X, Qiao L. Cancer Lett. 2013 Dec 1; 341(2):224-30.

19Cyclooxygenase-2 -765 G/C polymorphisms and susceptibility to hepatitis B-related liver cancer in Han Chinese population, J He Q Zhang Z Ren Y Li ,X Li,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 2012 , 39 (4) :4163-4168

20Low frequency of PIK3CA gene mutation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hinese population. Li X, Zhang Q, He W, Meng W, Yan J, Zhang L, Zhu X, Liu T, Li Y, Bai Z. Pathol Oncol Res. 2012 Jan;18(1):57-60.

9.完成人情况,包括姓名、排名、职称、行政职务、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对本项目的贡献:

1)李汛, 第一完成人,教授,主任医师,院长,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项目总负责,总设计。

2)武新安,第二完成人,教授,主任医师,副院长,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肝病药物研究。

3)朱克祥,第三完成人,副主任医师,科主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肝癌临床研究。

4)李俊峰,第四完成人,副主任医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肝病临床及基础研究。

5)岳平,第五完成人,主治医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肝癌综合诊疗临床应用研究。

6)毛小荣,第六完成人,主任医师,科主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终末期肝病、肝衰竭基础及临床研究。

7)张磊,第七完成人,主任医师,科主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肝癌规范化综合诊疗临床研究。

8)张立婷,第八完成人,主任医师,科主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终末期肝病、肝衰竭基础及临床研究。

9)宋晓静,第九完成人,主治医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肝癌临床研究。

10)雷军强,第十完成人,主任医师,科主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终末期肝病、肝癌影像学研究。

11)白仲添,第十一完成人,副研究员,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肝癌基础研究及分子调控机理。

12)李莹,第十二完成人,副主任医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终末期肝病、肝衰竭基础及临床研究。

13)周文策,第十三完成人,主任医师,副院长,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肝癌规范化综合诊疗临床研究。

14)段钟平,第十四完成人,教授,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终末期肝病、肝衰竭基础及临床研究。

15)乔梁,第十五完成人,教授,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肝癌规范化综合诊疗基础研究。

10.完成单位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排名,对本项目的贡献: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排名1。在该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起到了支持、支撑作用。在肝病多学科诊疗中,组织普通外科、传染、肿瘤内外、消化等临床一线科室,影像、放疗、介入、超声、药剂、病理等医技辅助科室,以及医院医务处等行政管理部门具体实施,共同为肝病患者制定规范的、合理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项目名称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研究

1.申报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

2.推荐单位:甘肃省医学会

3.推荐意见:该项目采用PCR-RFLP技术和TaqManOpenArray基因芯片技术对32DNA损伤修复基因SNPs位点与与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的易感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PARP1XRCC2XRCC3APEX1等基因的不同SNPs位点与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的易感性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有10SNPs位点被首次发现与乳腺癌易感性相关;该发现是对这些SNPs位点功能新的填补,目前在国内外仅见本项目组的相关研究报道。该项目初步构建了与DNA损伤修复基因多态性相关的乳腺癌易感性遗传图谱。该图谱的构建有利于分析DNA损伤修复基因的多基因相互作用与乳腺癌易感性、发病、进展之间的关系,为乳腺癌发病机理、早期预警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了甘肃省内规模最大、体系完善的肿瘤基因多态性研究平台、甘肃省肿瘤分子病理诊断临床医学中心平台、肿瘤科研技术服务平台和肿瘤生物样本库资源平台。该项目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同意申报中华医学科技奖。  

4.项目简介:“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研究来源于甘肃省科技厅社发处,编号:1011FKCA089;资助经费:40.00万元;课题负责人:苏海翔。属临床研究领域中的肿瘤学研究及基础研究领域中的遗传学研究密切结合临床的基础研究项目。

该项目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612例乳腺癌患者、51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1506例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运用PCR-RFLP 技术对XRCC1ERCC1ERCC2ERCC5 XPF5DNA损伤修复基因的11个位点及TaqMan OpenArray基因分型技术对PARP1OGG1XRCC1XRCC2XRCC3APEX1MUTYH7个基因的32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研究;并以正常人群为对照进行不同基因型、单体型与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疾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相同基因SNP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和基因-基因间交互作用研究;同时对乳腺癌患者基因型和单体型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SCI 3篇,CSCD 3篇,CSTP 1篇。培养博士2名、硕士3名。

该项目主要创新点:(1首次对甘肃汉族女性7DNA损伤修复基因的3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2)本研究系大样本(2633)病例对照研究,包括正常对照1506例,良性乳腺肿瘤515例,乳腺癌612例,保证了结果的高度可信。(3)研究发现PARP1XRCC2XRCC3APEX1等基因的27SNPs位点与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的易感性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有10SNPs位点被首次发现与乳腺癌易感性相关;该发现是对这些SNPs位点功能新的填补,目前在国内外仅见本项目组的相关研究报道,是DNA损伤修复基因SNPs与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易感性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4)研究发现ERCC1ERCC2XRCC1XRCC2XRCC3PARP1OGG1APEX1MUTYH等基因的18SNPs位点和31个单体型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组织特征(ERPRHER-2Ki67LNP53)之间有显著相关性;是对已报道的ERCC1ERCC2OGG1APEX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ERPR等病理组织特征有关的新的补充。(5初步构建了与DNA损伤修复基因多态性相关的乳腺癌易感性遗传图谱,为乳腺癌发病机理、早期预警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6)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了甘肃省内规模最大、体系完善的肿瘤基因多态性研究平台等多项研究平台。实现了项目带动平台建设,建立开放共享科研平台的目标。

5.客观评价: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构建了与DNA损伤修复基因多态性相关的乳腺癌易感性遗传图谱,丰富了乳腺癌的发病机理,为乳腺癌的预警、早期干预和药物阻断剂的研究,为个体化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科学基础,还通过项目实施过程建立了甘肃省内规模最大、体系较为完善的肿瘤基因多态性研究平台,甘肃省肿瘤分子病理诊断临床医学中心平台,肿瘤科研技术服务平台和肿瘤生物样本库资源平台。实现了通过项目带动平台建设,建立开放共享科研平台的目标,实现了医学科学研究服务患者、服务社会,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的目标,获得了卫生计生委、科技厅等部门的高度赞扬以及社会公众的好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国际和国内同行的充分认可。

6.推广应用情况

目前已有多家单位在该项目构建的肿瘤基因多态性研究平台开展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同时结合本项目在癌症分子分型、构建多态性检测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果,项目负责人带领项目组专家团队多次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武威市人民医院、庆阳市人民医院、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地进行科研讲座和技术培训,推广肿瘤靶向治疗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技术,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认同和广泛的好评,充分发挥了辐射示范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7.代表性论文目录

(1)Haitao Wang, Tao Wang, Hongyun Guo, Gongjian Zhu, Suisheng Yang,  Qingrong Hu, Yanze Du, Xiaorong Bai, Xuezhong Chen, Haixiang Su*,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ERCC5 gene polymorphisms with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Han women of northwest China. Beast cancer , 2016,23(3):479-485.

(2)Gongjian Zhu, Lan Wang, Hongyun Guo, Lingeng Lu, Suisheng Yang, Tao Wang, Huan Guo, Haitao Wang, Jianping Min, Kai Yang,  Xuezhong Chen, Yuanqiang Liu, Zhiping Wang, Haixiang Su*,DNA repair genes XRCC1 and ERCC1 polymorphisms and the risk of poradic breast cancer in Han women in Gansu Province of China, Genetic testing and molecule biomarkers. 2015 ,19(7):387-393.

(3)Tao Wang, Haitao Wang, Hongyun Guo, Suisheng Yang, Gongjian Zhu, Huan Guo, Lan Wang, Yonghui Li, Kai Yang, Haining Li, Jianping Min, Xueping Li, Qingrong Hu, Yumei Wang,Yin Liu, Binming Zhang, Xuezhong Chen, and Haixiang Su*, Polymorphisms in the DNA repair gene ERCC2/XPD and breast cancer risk:a HapMap-based case-control study among Han women in a Chinese backward area. Genetic testing and molecule biomarkers. 2014, 18(10): 703-710.

(4)郭欢,郭红云,李永辉,王涛,杨碎胜,朱公建,闵建平,王海涛,王兰,张永东,李海宁,梁涛,苏海翔JERCC5基因miRNA结合部位多态性rs4150390与乳腺癌的易感性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6,35(3:479-483.

(5)王涛,张永东,郭欢,李海宁,李永辉,郭红云,苏海翔*,检测ERCC2基因多态性在乳腺癌分子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5313):277-281.

(6)郭红云,杨碎胜,张斌明,杨凯,李雪萍,李永辉,李海宁,刘英,陈学忠,苏海翔*,甘肃汉族女性XPF基因多态性与散发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肿瘤2015242):106-109.

(7)王兰,朱公建,闵建平,郭红云,杨碎胜,张斌明,胡清荣,杨凯,陈学忠,苏海翔*,甘肃汉族妇女XRCC1CCNH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及乳腺良性肿物易感性研究[J],癌变. 畸变.突变, 2014264):292-297.

8.完成人情况,包括姓名、排名、职称、行政职务、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对本项目的贡献

1)苏海翔,排名第1,研究员,院长,工作和完成单位均为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主持本项目。全面负责项目总体设计、组织项目的实施和项目验收。负责该项目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和修改。项目的推广应用和平台建设。

2)陈学忠,排名第2,主任医师,工作和完成单位均为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指导项目,病例鉴别诊断和筛选。协调平台建设。

3)郭红云,排名第3,研究员,工作和完成单位均为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项目中基因分型实验、数据处理分析和论文撰写、课题验收材料总结。参与平台建设和实施。

4)朱公建,排名第4,副研究员,工作和完成单位均为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项目中基因分型实验、论文撰写、课题验收材料总结。

5)杨碎胜,排名第5,主任医师,工作和完成单位均为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项目病例鉴别诊断和血液样本的采集。

6)王海涛,排名第6,助理研究员,工作和完成单位均为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质量控制和论文撰写,参与平台建设。

7)王涛,排名第7,助理研究员,工作和完成单位均为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质量控制和论文撰写,参与平台建设。

8)闵建平,排名第8,助理研究员,工作和完成单位均为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项目DNA提取、基因分型和病历信息收集,参与平台建设。

9)郭欢,排名第9,助理研究员,工作和完成单位均为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DNA提取、基因分型及文章撰写,参与平台建设。

10)王兰,排名第10,高级实验师,工作和完成单位均为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DNA提取、基因分型及文章撰写,参与平台建设。

9.完成单位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排名,对本项目的贡献

完成单位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排名第1

该项目依托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甘肃省肿瘤医院全面组织管理实施。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甘肃省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筛查网,甘肃省乳腺病诊治中心、肿瘤生物样本库保证了该项目中大样本量的需求。医院拥有的先进设备保证了项目的相关实验研究。医院科教科和财务科对本项目进行定期考核、监管,保证了项目按期完成及科研经费合理使用,在项目研究和实施和推广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分享: